August 12, 2017

吐槽:微信的新功能

我曾经在文章中不止一次地表示过我对微信的厌恶。然而无可奈何的是,我每天都在使用微信,在微信上花费大量时间;曾经我是一个发朋友圈十分克制的人,但最近发朋友圈的频率越来越多了。

前一阵子,微信增加了一个“最近3天朋友圈”的功能,我觉得这很奇异,至少我不会使用它。接着最近,微信又在灰度测试“不常联系的朋友”的功能:系统会区分出三类联系人,“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看到很多文章对这个功能表示称赞,我觉得更加奇异。

我觉得微信朋友圈的矛盾有两个。首先,添加通信方式和社交网站加好友是两个不完全重合的场景。添加一个人的通信方式,不代表我希望和你在社交网站上建立联系;但反之,和一个人在社交网站上建立联系,更多情况下是有和这个人保持通信上的交流的需求。我们加一个人的微信,可能只是希望要一个通讯方式,也可能是希望和他建立朋友联系。我觉得国外的网站和应用要做的好得多,前者用WhatsApp即可,仅仅用于通信,没有社交负担在里面;后者彼此加 Facebook 好友,添加好友后系统会自动添加彼此的 Messanger 好友,如果更熟悉一点通过 Facebook 好友的推荐可以通过意愿互相关注 Instagram。

其次,社交网络本身应该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我一直持有的观点是,互联网本身建立的初衷就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社交网络本身也应该是开放的。然而微信的问题是,微信朋友圈仅仅基于手机客户端,只有微信通信录好友才能看到自己的朋友圈信息,而这不是用户选择不对外的,而是微信本身就是一个无比封闭的平台。当然,我承认开放会带来问题,这是为什么 Snapchat 会非常流行火爆的原因。

微信本身是扭曲的。它承载了太多功能,太多应用场景,这本不是一个应用能够载纳的。它像是 WhatsApp,像是 Facebook,像是 Messanger,像是 Instagram,甚至还有 Paypal 的功能,Uber 的功能,Snapchat 的功能,但它什么也不是。有这么多的功能和场景之后,微信需要中庸,需要权衡,所以开始一点点倒退,希望退回一个更为安全的舒适区。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在朋友圈是个十分烦人的存在,上研究生之后添加了一批新同学,大家的生活大同小异,无非是假期又到哪里去玩,每个人 P 着美景,发着相似的朋友圈,每个人给彼此点赞,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情。在朋友圈点赞也有些累心,其实能发现同学之间是有小圈子的,小圈子内经常点赞,小圈子外从来不点赞。

后来我也不在意这么多了。我现在对朋友圈持有一种很随意的态度,从来不隐藏自己的信息,也从来不分组或者屏蔽发朋友圈。我不在乎朋友圈添加了谁,也不在意谁给我点了赞。我发现我的朋友们很多发朋友圈越来越少,但我倒觉得,只是一个生活的记录罢了。我也清楚,这只是一个不可靠的平台,我不依赖于这个不可靠的平台。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