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6, 2015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

//本文写的比较乱。

《浪潮之巅》是我的启蒙书籍,我至今还记得大一的时候上毛概课我在下面津津有味的看书的情形,另外一本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是《黑客与画家》。最近,我又粗略地重读了一遍《浪潮之巅》,和大一的初读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比如觉得作者很多地方说的过于啰嗦,也能看出一些小错误。另外我看的还是第一版,觉得有些内容似乎要过时了。

以下是我想要总结的几点:

一、IT 公司

软件硬件永远不分家,软件业依旧是朝阳产业,硬件业早已成为夕阳产业。(不过现在我很看好小米。)

IT 产业发展的太快,书中写公司史,写到 Google 就停止了,如果现在还要续写我想会有 Facebook 吧,不过 Fb 已经不酷了。那些更酷的公司,哪些能走过今后五年十年呢?时间太长了,无法预知。

二、商业常识

(一)风投(VC)

中国比较有名的风投机构有哪些呢?

  • IDG 资本:投资过百度、腾讯、搜狐、携程、当当;
  • 红杉资本中国:投资过奇虎、大众点评;
  • 软银中国:投资过阿里巴巴、盛大。

(二)上市

上公司理财课的时候老师还在上面认真讲过,当时没有好好听讲,现在都忘得差不多了,要补一补了。

(三)商业模式

介绍商业模式的文章真是数不胜数,书中也有详细的介绍。我觉得有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就是公司在创办第一天就要考虑如何赚钱。即使一开始不能赚钱,也至少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和想法。那些鼓吹着所谓创业前期不考虑商业模式的,一般发展到中后期都会迷路。

如果让我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做一个最简单的概括,可能我会这么总结:

  1. 对用户免费:流量变现,简单来说就是获取流量,然后卖广告。当然也有直接卖流量的,比如 hao123。因此作者在书中说,流量对互联网公司最重要。

作者在书中大力赞扬了雅虎公司,因为雅虎制定下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全世界至今遵守的游戏规则 —— 开放、免费和盈利,从雅虎开始,通过广告的盈利模式,避免了让普通用户付费使用互联网。当然到了 Google,其广告模式又和雅虎有了本质的不同。

现在我们看到的广告大致有两大类:

一类是非定制广告,像是平时出来的弹窗 Banner 等。

另一类是精准投放,像是 Google 侧栏的广告,百度的推广广告,还有微博、Fb、Twitter 时间栏上的广告。

  1. 对用户收费

直接对用户收费,或者 IAP(In-App Purchase)、增值服务等形式,比如 QQ 会员,还比如 Evernote,Dropbox 等。

  1. 电子商务

淘宝、京东,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

(可能概括的太简单了,之后有机会补充。)

三、著名定律

书中提到了好多定律:

  • 摩尔定律:每 18 个月计算机等 IT 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 IT 产品,每 18 个月价格会降一半,虽然这个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但几十年来 IT 行业的发展始终遵循着摩尔定律预测的速度。

  • 反摩尔定律:假设一个公司卖出与其 18 个月前同样多的相同的产品,那么意味着这个公司的营业额要减少一半。

  • 七二一定律: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为70%,行业第二的公司市场占有率为20%,而剩下的10%属于其余较小规模的公司。

  • 安迪比尔定律: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虽然用户很是反感新的软件把硬件提升所带来的好处几乎全部用光了,但是在 IT 领域里,各个硬件厂商恰恰是靠软件开发商用光自己提供的硬件资源得以生存的,逼着用户更新机器。

  • 诺维格定律:当一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50% 以后,就不要再指望在市场占有率上翻番了。(Any technology that surpasses 50% penetration will never double again (in any number of months).)

  • 基因决定定律:公司进入成熟期后有着自己特定的基因,很难在新领域里获得成功。在某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被优化得非常适应其市场,其企业文化,管理方法,商业模式等都会作为内在因素深深植入该公司。也即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和早期员工决定了公司的基因,这个基因会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影响公司做出的决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定了公司能否成功和公司对员工及社会的影响。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